元宇宙热潮尚未散去,一个名为NFT(非同质化代币)的概念又开始在科技圈攻城略地。在国外,NFT的使用率增长了110000%,当选为《柯林斯词典》2021年度词汇;在国内,已有7家互联网巨头陆续进军,相关产品开始上线,似乎又一个改变世界的“风口”近在眼前。
尽管被炒得很热,但想必大多数人对NFT还是一头雾水。打个比方来说,如果音乐软件倒闭,我们购买的数字专辑就不复存在;有人做了个热门表情包,但他很难从广泛的传播中获取收益……在今天的互联网世界中,个人想要获得虚拟物品的永久产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每个NFT都对应着一个独一无二的虚拟物品,即便这个物品被“复制粘贴”了无数次,仍然可以追溯到最初的持有者,这确实为解决虚拟物品的版权、产权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成为热议概念也属情理之中。
真正令人担忧的是,当下NFT概念的火爆,靠的并不是其科技含量,而是一个个暴富故事。比如NFT“出圈”的标志性事件,是今年3月份一个被拍卖出了6934万美元的“天价”数字艺术作品,而它不过是一张由5000幅绘画作品拼接成的数码图片。艺术性的高低与拍卖价的多少固然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一项科技没有在使用过程实现价值的增加,而是依靠倒手交易形成价格上涨,显然不是正常的发展方式。事实上,今天的NFT根本没有改变现实的“杀手级应用”,有的只是形形色色的网络交易所。各种各样的照片、动漫设计、数字文创在此被附上区块链代码,摇身一变成了时髦的“NFT藏品”,或是无人接盘价值归零,或是击鼓传花增值百倍。这种“博傻式”交易,结局会不会又是泡沫破灭一地鸡毛?
除了贻害无穷的炒作投机之风,是否符合监管要求也始终是悬在NFT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尽管NFT一直想把自己与虚拟货币区分开来,甚至只愿称自己为“通证”而非“代币”,但其技术特点、交易方式与虚拟货币别无二致。如果不管不顾、任其炒作,NFT轻则沦为不法分子诈骗、洗钱的工具,重则成为诱发金融危机的隐患。在我国,虚拟货币已经被认定为非法金融活动,受到严厉打击,而NFT交易所想要合规持牌经营,也需要省级以上相关部门的批准。总的来说,处于夹缝中的NFT产品尚未有明确定性,但目前的“数字艺术品”炒作之风显然与监管背道而驰,随时有越界的风险。
以更大视角看,区块链提供基础,元宇宙构筑世界,虚拟币负责交易,NFT确认产权……挑战现实社会规则和权力的“中心化”结构,在网络世界中实现“去中心化”,是近年来一系列热门科技概念共同的特点,其中一些技术领袖甚至喊出了“代码即法律”的宣言。然而,网络没有国界,国家拥有网络主权。技术引领者试图充当理念引领者和规则制定者,希望独占全球互联网治理议程设定、规则制定和基础性资源分配权,这显然是不可接受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从业者还是应当冷静下来,别在狂飙突进中让自己和技术都栽个大跟头。(鲍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