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大港街道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把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常态化工作作为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的一项重要抓手,不断细化创建内容,创新创建模式,浓厚创建氛围,并引导辖区34个社区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精神文明创建特色品牌,使有限的空间真正变成了居民的“城市客厅”,城市面貌得到有力提升。
营造宣传氛围 激发创建内生动力
如今的大港街道,美丽随处可见,幸福触手可及。美好环境的背后,凝聚着街道、共建单位、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多方力量的付出,体现着社区精细化治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全国文明城区建设,于我而言,它更像是一个需要精雕细琢的艺术品。”大港街道党建办副主任范琳琳对此深有感触。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科室牵头人,范琳琳已连续几年参与全国文明城区建设和复审工作,最初是“手足无措、依葫芦画瓢”,现在已经“胸有成竹、自成章法”:对照标准,服务市民群众,逐一梳理辖区存在的弱项短板,因地制宜开展创新,结合自身特色打造项目,持续开展街巷整治、城市秩序规范、文明交通倡导等行动,调动各级力量参与。
范琳琳告诉记者,在晨晖北里社区进行入户测评工作时,一位小朋友主动热情地与测评人员交流,测评老师随意地问:“小朋友,你晓不晓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呀?”小朋友脱口而出正确答案。在场的几位工作人员都感到非常震惊:“小朋友最开始可能只是为了识字而进行了学习,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价值观会慢慢深入骨髓,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行为,将他们朝美好的方面引导。”范琳琳说。
据悉,为进一步提升群众对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常态化工作的知晓率、参与度和认同感,大港街道各社区工作人员利用节假日向辖区内的居民、商户发放文明宣传手册,并通过社区小喇叭向居民群众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飞线充电危害等知识,进一步规范宣传氛围设置、丰富宣传手段,利用微信群和宣传栏、LED屏、电子大屏等“线上+线下”模式有效引导广大商户和居民群众共同参与全国文明城区创建。通过亲身参与,辖区内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做出了营造文明风尚的改变。
强化志愿服务 共筑和谐家园
背街小巷和老旧小区一直是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常态化工作的难点,也是最关乎群众生活的重点。大港街道坚持“创建为民、共建共享”的治理理念,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居民小区、背街小巷,清杂物、扫垃圾、铲广告、整死角;对公共设施损坏、毁绿占绿、违章违建、飞线充电等影响市容美观、影响他人出行、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整治。今年以来,该街道共发动志愿者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数十次,在党员、志愿者的带动下,广大居民纷纷投入其中,形成“文明城区人人创,城区文明人人享”的良好氛围。
“不乱扔垃圾,不高空抛物,不随地吐痰;不乱停放车辆,不占用绿化带,不堵塞交通”……社区是创建文明典范城市的基本单元,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关键纽带。在大港街道重阳里社区,只要社区有志愿活动,几位退休老人就积极参与行动,并号召大家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做文明新风的践行者、传播者、监督者、共享者。
据悉,今年以来,大港街道共发动志愿者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数十次,在党员、志愿者的带动下,广大居民纷纷投入其中。
干部、群众同频共振 擦亮幸福民生底色
如果将城市建设比作一幅秀美画卷,那么,城市管理正是绘就这幅画卷的“点睛之笔”。为不断优化城市环境,全面提升点位形象,大港街道定期对所辖实地点位进行调研检查,动员机关各科室积极到包片社区,全力推进市容秩序管控、环境卫生管理、市政设施管护等重点任务,全力提升大港辖区的市容市貌。
在大港街道部分农贸市场周围,曾经有很多人员聚集于此占地摆摊,给道路交通和防疫安全带来安全隐患。针对这一情况,大港街综合执法大队每天安排人员进行巡查、整改。队员们每天起早贪黑沿街巡查,劝导占道经营、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等现象,规范人员通行和停车秩序,加强周围环境卫生整治,强化治安管理,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不仅如此,综合执法大队队员们还以数字化平台为基础,结合日常巡查,做到巡查立体化、常态化,坚守在城市管理各个岗位。“现在,大港街道辖区内每个市场周边的市容秩序都得到明显改善,道路更通畅了,环境更整洁了,我们老百姓也愿意多出来走走看看,心也更亮堂了!”居民刘阿姨笑着对记者说。
“做文明言行的践行者、文明城市的建设者、文明社会的守护者,大港街道的干部职工就是靠着‘绣花’功夫,用汗水和付出‘绣’出社区管理新气象,‘绣’出更多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大港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