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生活网>滚动 > 正文
80年代的100元,到底有多值钱?|世界快报
2023-06-08 15:21:36 来源:旧时楼台月 编辑:bj06

很多人都曾发出过这样的感慨:钱越来越不经花了!涨工资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尤其是随着数字货币走进千家万户之后,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也让很多年轻人养成了提前消费的恶习,到最后只能是“购物一时爽,惟有泪千行”。

在这种大背景的衬托下,社会中出现了一股怀旧风潮,很多人仿佛突然意识到,原来曾经物质匮乏的80年代,才是最幸福的时代。据老一辈人回忆,当时很多家庭的生活条件都很一般,即使吃穿用度无法与现在相提并论,但却幸福感十足。

当时,绝大多数人的月薪都不足百元,但却可以养活一大家人。原因就在于当时的物价比较平稳,并没有那么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奢侈品,只要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和日常开销,大家的脸上就会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万元户”是衡量一个家庭是否实现小康生活的硬性标准。放眼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很多人的月薪都不止一万元,买一辆车或一套房子,动辄就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开销,所以区区一百元根本不顶用。

我国自1948年开始发行人民币以来,前后发行了五套人民币。1980年,市面上流通的是第四套人民币,但第三套人民币也没有完全退市。在很多80后的印象中,小时候父母每个月只有几十元工资,却可以养活祖孙三代人。

要想更直观的感受到80年代一百元的购买力,也可以通过物价进行对比。比如,当时一斤大米全国平均价格约为0.15-0.3元一斤;食用油0.6-0.8元左右;蔬菜和水果大多数都是几分或几角钱一斤,一个四五口人的普通家庭,一个月的生活费差不多10-15元左右。

可见,当时的一百元,已经算是一笔巨款了,如果按照购买力来看,至少相当于现在1800-2000元左右。对于一个小康家庭来讲,如果平时经常下馆子,那么吃一顿涮火锅或烤羊肉,平均也就十块钱左右。

从1980年至今,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在短短的40余年间,无论是收入还是物价,至少翻了几十倍有余。从最新的消费者数据统计来看,上世纪八十年代,城镇居民的年消费指数为127左右,农村居民的消费指数大约为130。

2021年,城镇居民为1304,农村居民2062。也就是说,我国居民平均消费指数,在40年间足足增长了近20倍。反观现代社会,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前提下,各种奢侈品也开始不断走入千家万户,单从购买力这一项来看,同为百元大钞,但购买力却在严重缩水。

实际上,经济发展与货币购买力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必然关系。八十年代,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处于较低水平,再加上人口众多,所以纵观全国的生活水平,基本上都处于平均水平之下,在这种情况下,货币的购买力会大幅度提升。

但由于当时的商品种类较为匮乏,可供平均分配的社会资源有限,所以导致城市和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不相上下的状态。尤其是在粮食紧缺的时代,城市的生活必需品都需要凭票供应之时,一百元这种大额货币,就显得十分罕见了。

据当时很多经历过那段时期的老人回忆,当时想吃一顿肉非常难,因为即使有钱也未必能买到。每个月固定那么几天,可以拿着肉票、粮票、菜票等,去固定的供销社购买。当时,猪、牛、羊肉的价格,每斤大约在1元左右,鸡蛋差不多0.9元每千克。

至于鸡鸭鱼肉,一斤差不多在0.8-1元左右。所以,一张100元的大票,在当时来看购买力十分惊人。对于一个普通家庭而言,过年的时候将年货都置办齐了,也就二三十元钱,可见当时的一百元可以过好几个年了。

除此之外,对于正处于适婚年龄的人群而言,娶一个媳妇也就千八百元,这还包括当时流行的“四大件”和所谓的“三金”。对于一些穷苦家庭而言,可能几百元就能娶一个媳妇。如果放到现在简直想都不敢想,光彩礼钱就得十几二十万,还不算房子和车子。

关键词:
相关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