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生活网>法律 > 正文
电力规划的基础是什么?电力规划的制度创新怎么实施?
2023-06-06 16:23:24 来源:税法网 编辑:bj06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的电力供需持续紧张;煤、电、运的不协调运行状况和发电行业的经营困难;特别是2008年初南方地区的雨雪低温灾害对电网的巨大冲击,暴露出了诸多电力工业发展中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对“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进行全新的思考,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探索机制和制度的创新。

电力规划要以市场为基础

电力规划与发展战略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它体现战略实施的具体步骤和战略的阶段目标。在我们摒弃了指令性计划管理的模式后,规划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实现国家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不可或缺的作用。制定符合能源、经济发展规律,科学合理的规划,是促进我国电力工业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在特定时段内的导向标;也是克服市场失灵,引导市场规范有序发展,利于市场配置资源效率提高的重要工具与手段。由此规划不能脱离市场,而必须以市场为基础来制定。

就电力而言,因其具有一次能源又是二次能源的特点,并且系统性强,产业链相关比较紧密,所以市场的构成不仅仅是供需市场,还有资源市场、资本市场等重要的因素在发挥作用。电力规划是电力发展的蓝图和指南。需要制定出一定的量化指标,为电力项目的建设、结构的调整、合理的布局、资金和资源的利用和运作给出趋势、方向。

但是由于规划受未来趋势的判断与预测精度的影响,提出的目标值与执行的实际存在一定的误差是合理的。但是,如果偏差相当大或者规划变成无实施意义的“鬼划”,那么规划的制定就是失败的,是不符合事物科学发展规律或者缺少规划实施的制度保障。

因此规划的编制,就不得不深入分析研究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的能源、电力需求市场,同时对资源市场,以及对环境生态的影响和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投入和融资成本的统筹规划。

改进需求预测方法,创新规划的思路

要使规划真正成为符合能源—电力、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规律的科学发展规划,我们需要改变单一的电力需求驱动下的生产供应规划发展模式,而是要在综合考虑合理的需求、资源市场、环境制约、运输条件以及经济技术状况下做出的规划。其实,建立在这样思路上的规划方法,已经在国外并且引进到国内,甚至我们自己也创制了不同类型的数学模型做出表达,然而在国内目前多处于研究和个案的模拟,未得到实际的广泛应用。规划制定者习用的仍是建立在趋势外推基础上的简单预测方法,如弹性系数、人均用电量(参照国内外特定时期的实际指标)、产值单耗法(用于产业部门),甚至是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的回归方程式法。

应该说,上述不同方法确实反映了已经发生了的电力和经济发展间的相关关系。在我国早期的需求预测中,由于全国或者地区的经济社会状况比较简单甚至单一,总量较小,技术和社会的变革不太明显,做短期预测还是有可信度的。但现在我们的国家已经变成了一个经济社会相当庞杂的系统,不仅仅具有产品种类繁杂、产业分工精细、技术工艺路线复杂,还出现了不同消费群体的多元经济体和社会结构。

如果沿用过去的简单方法,是无法反映深层次的结构变化(包括行业、产品结构)、技术进步、用电方式的变化对需求产生的影响。尽管我们设计了什么高方案、中方案、低方案,也将因制定之时电力消费处在低增长时段,趋势外推的结果,做出的几个方案可能都是低的或者高方案不在推荐方案之列被舍弃;而在高增长时期做出的又可能是偏高的预测。显然,简单的趋势外推方法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经济社会生活的需求预测。更何况,我们要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要节能减排,尽管电力本身是清洁能源,但是发电使用的一次能源主要还是煤炭等非洁净的、不可再生的能源,所以我们需要强化需求侧管理、发展节能节电技术,改变浪费性的用电习惯,从而较大的提高电力利用效率。这些均可能出现导致电力消费的水平不在人们可以比对的情景中。

电力市场需求预测是电力发展规划的基础,要反映未来的发展,需要以需求侧管理技术做出比较合理的电力消费的量值。因此在方法上,需要做出重要的产业、产品采用先进的节电技术和管理引起电力消费的减少,以此为减少不合理的需求制定政策,提供有说服力的依据。这样,规划就改变了只是指导电力建设和发展的单一功能,而成为同时具有调控市场需求、有效提高电力利用效率的指路标。

相关阅读
分享到: